水路歌填補水上民歌空白 文化界人士建議要整理保存
黃偉一有空就會哼上幾句水路歌。
我市退休老教師張李安費時10年整理故園歌謠《新豐江立溪水路歌》的經(jīng)歷(本報3月2日A3版報道)見報后,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連日來,一些讀者紛紛給本報來電來信,提供水路歌線索。我市一些文化界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新豐江、東江水路歌填補了我市水上民歌的空白,對于豐富我市“客家古邑、萬綠河源”這一城市定位的內涵有著積極意義。
老船工臨終口述水路歌
3月4日,本報熱心讀者、今年72歲的紫金柏埔人黃偉看了本報報道后第一時間向記者報料說,他手中保存著一首年代久遠的惠州至老隆的東江水路歌。
在黃偉家中,記者見到這首抄錄在白紙上的水路歌,雖然紙有些發(fā)黃,但字跡仍然清晰。記者看到,這首題為《惠州至老隆的水路歌》起句是“惠州水口白茫!焙竺鎺拙涫恰百I對草鞋就上江,七女樹下來相會,水口井中結鴛鴦……”黃偉解釋說,這分別對應惠州地名“白茅花”、“草鞋瀝”、“七女湖”、“水口井”。這首水路歌的第二十四句是“石公神內來燒魚”,對應我市臨江古地名“石公神”,后面是“三王爺爺來保佑,河源雙塔又雙江,黃沙糖甜來踏板,一直送到妹哥塘”,分別對應我市地名“三王爺”、“河源、雙江”、“黃沙”、“妹哥塘(古地名)”。
黃偉說,這首水路歌共有48句,每句至少銜一個地名,兩個地名之間正好相距一堂路(嶺南東江一帶,5公里路即一堂路)遠,這樣算下來,從惠州至老隆共計46堂路。
對于這首水路歌的來歷,黃偉說,是他父親黃培英臨終時口述給他的。黃偉告訴記者,父親黃培英是東江河上的老船工,1986年8月29日,時年96歲的黃培英去世時把這首水路歌口述給黃偉,當時黃偉記錄下來。黃偉說,這些水路歌沒有文字記載,全憑口頭傳播,據(jù)傳是嶺南第一才子宋湘暢游東江時所作。
和平水路歌流傳至今
本報特約記者陳仰天看了本報關于水路歌的報道后告訴記者,現(xiàn)在和平有些地方還流傳著一些水路歌。陳仰天年輕時曾在東江一帶放過竹排,喜歡收集一些客家歌謠,對東江水路歌有一定的研究。他給記者介紹了一首他收集的從和平東水至東莞石龍的東江水路歌。記者了解到,這首水路歌有42句,對應了沿途72個地名。
在陳仰天的家中,記者還看到另外一首名為《河源至老隆的水路歌》,共有11句,對應地名有31處。開頭幾句是“麻雀入籠好難飛,木京大女鬧歌堂,住在仙塘多財主,幾多世間古文章……”對應了我市東源地名雞籠寨、木京、廖歌堂、仙塘、古文等。
水路歌應保存
一夜風云散,時空已變幻。當年我市以水路為主要運輸?shù)姆绞浆F(xiàn)在大都被公路、鐵路所替代,往日繁忙的東江、新豐江河道,如今寂寥了許多,往來的大多數(shù)是一些漁船,還有一些旅游觀光的游船。當年響徹和平東水至東莞石龍整個東江航道上的水路歌,也正在漸漸地停息,慢慢地消逝。
一些文化界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水路歌保留了非常豐富的東江船民的生產(chǎn)、生活習俗以及東江河流的原始風貌,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和史料價值,它應該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存下來。
據(jù)了解,近年來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視保護的大氣候促使了清遠連州水路歌的再現(xiàn)。2007年10月26日,《連州水路歌》作為粵北地區(qū)唯一的水路歌被送到了廣東省首屆水上民歌大賽舞臺上,好評如潮。難道在我市東江河上吟唱了千百年的《水路歌》真的就要消逝了嗎?
本報記者 張濤 羅軍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