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加強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忽視朗讀訓練的現(xiàn)象。
一、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
學習語言,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 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親身的經(jīng)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從這些明麗的色彩深刻體會“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晰,天空是那么的明朗”,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了、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蓖瑫r也認識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素材,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二、讀有助于學生的審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火燒云》、《五彩池》、《觀潮》、《草原》等,都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燒云》,“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天空著了火!薄跋脊庹盏眯『⒆拥哪樇t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通過朗讀,學生腦海出現(xiàn):晚霞斜照大地的瑰麗的畫面!盎馃频淖兓瘶O多,紅通通的、金燦燦的……”“又像這個 ……又像那個……”誘發(fā)學生去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師用繪聲繪色的朗讀,讓學生感到這的確是“天下奇觀”!文中作者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領(lǐng)略到自然之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古人讀書,強調(diào)“口誦心惟”!罢b”決不僅僅是“口”的發(fā)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如《小珊迪》,是一篇情感濃郁的課文。在教學時,可指導學生在朗讀上下工夫。如小珊迪 “懇求”、“請求”、“哀求”、“乞求”、“我”買他的火柴的語言,再從事情的結(jié)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慘命運和誠實的品格。對小珊迪的同情,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學生不斷提高認識,同時也發(fā)展了思維。學生思考時,自然地會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去判斷事物。此時,教師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更能收到“教書育人”的整體效益。
在教學中,由于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其側(cè)重點也不同。但從訓練手段上來說,小學階段不管哪個年級,都應當突出讀的訓練。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