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乞討者“無利可圖”是否可行
正方:
愛心不能讓假乞丐糟蹋
中國古時候就有不吃嗟來之食的說法,一個身體健全的人不去工作自食其力,而是好逸惡勞,不顧尊嚴扮殘疾人乞討,把人們的同情心當作“搖錢樹”、賺錢的機器,真是可恥,讓人鄙棄、氣憤。街頭乞丐的出現(xiàn),特別是一些乞丐在繁華路段強攔行人要錢,嚴重影響交通和城市形象。筆者認為,要遏制乞丐職業(yè)化的現(xiàn)象,一方面相關部門要盡快制定相應政策,引導、規(guī)范和管理好這些人,加強街頭巡邏,人為干擾“假乞丐”行騙,并讓那些符合救助條件的流浪乞討人員及時去救助站接受救助。另一方面,市民要抵制街頭乞丐,不要輕信,也不要輕易給錢給物,避免愛心被利用。我們只有“都不給”,讓他們“斷奶”,才能讓這種職業(yè)“無利可圖”,從而減少流浪乞討的現(xiàn)象,消解他們對市容市貌、社會秩序所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
符任
——摘自碧海銀沙網(wǎng)
反方:
乞討者無利可圖非光榮
在一座城市,流浪乞討人員能夠通過人們的善心解決生存問題,是這個城市“有愛”的表現(xiàn)。如果一座城市的乞討人員都因為市民“被引導”而 “無利可圖”,那不是什么好事。撇開一些脅迫孩子的惡意乞討不論,城市應該有雅量接納那些乞討人員。在熱鬧、人流量大的地段進行乞討,是乞討人員正常的“經(jīng)濟理性”,只要他們不擾亂正常秩序、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管理者及市民們大可不必視其為異端。如果乞討人員在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城市里無法生存,從而離開這座城市,那么,表面光鮮的“臉面”背后,卻可能給人帶來冷漠之惑。《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第三條規(guī)定:“國家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救助流浪乞討人員!边@個《救助辦法》其實明白地表達了對市民行善的支持,市民向乞討人員施舍,其實就是 “個人救助”的一種形式。如果一些管理者要引導市民“不濫用同情心”,讓乞討人員“無利可圖”,其實是和救助之意相悖的。
廖德凱
——摘自《中國青年報》
欄目主持:劉曦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