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模式”紛繁的時代
11 月8 日是一年一度的記者節(jié)。記者做新聞,當是為了閱讀,然思考當下流行的新聞閱讀模式,早已從紙質媒體過渡到網絡新媒體。而這,僅僅是幾年的光景;ヂ(lián)網正以各種模式的形式浪潮席卷至包括政經文娛在內的各個領域,順之者昌,逆之者衰,馭之者盛。面對“模式”泛濫的時代,筆者以為,絕不能成為“模式”的“奴隸”,當成為“模式”的主人,方能笑傲人生!
一
2018 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 周年,也是河源建市30 周年。別的暫不說,但說改革開放以來的近40 年,對于“模式”二字,無不經歷從新鮮、疑惑到渴求、敬畏的過程。
如過年模式,從四散的游子歸鄉(xiāng)過年變成打個飛的去到三亞甚至海外旅游過年;購物模式,從出門打醬油變成網絡連線下個單后醬油就有快遞小哥幫你送到家門口…… 一種模式的誕生,無一不是經過很多人的實踐、發(fā)展、提煉、升華,然這其中最難的,還是對于種種未來模式的預見;仡^看這個時代,種種老模式走向沒落,種種新模式應運而生。誰能對未來有所預測?手機行業(yè)的摩托羅拉、諾基亞從門庭若市到門庭冷落,早已成了被后浪拍在沙灘上的“ 幽魂”。房屋建造,回到30 年前,誰都難以預見槎城會出現那么多的現代化高層建筑。
二
茫茫世界,一片喧囂。人們不可能不閱讀,除了閱讀新聞外,就是看書。然如今有了手機,看書時間越來越少,看書的人也越來越少。像早前書寫在竹簡或木牘上,學富五車,也不過幾百萬字。后來用紙張印成書,一本書可以有幾百萬字。數字化時代到來,一個圖書館,可裝在一個指甲片大小的U 盤里,書就成了數字。一番周折借來的書,會抓緊時間讀掉。花錢買一本書,也基本會讀一讀。而輕輕松松下載一個圖書館的書時,人反而不想讀書了。
這也難怪有網友說,“模式” 泛濫時代,人的聰明才智好像永遠也不夠用。人類越來越強大,地球就越來越小,生存空間也越來越擁擠。社會發(fā)展慢一些,未必不是好事。
三
從物理學上講,萬物皆原點,一切事物都由原點構成。越小的原點,越簡單的分子,結構越穩(wěn)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也是如此,越原始越長壽,越先進越短暫。如舊石器時代,人類走了 300 萬年;新石器時代,人類走了三萬年;農耕文明時代,人類走了一萬年;工業(yè)文明時代,人類只玩了三百多年,就被信息化文明所代替。信息化文明如今只過了三十年,估計不超過一百年,就會被其他的文明所代替。如今已經顯現出來的人工智能時代已是全面來襲,誰敢斷言信息化文明還能堅持多久?
未來對我們的考驗,不是你能堅守住什么,而是你能否迅速轉型,甚至是你能否練就一雙有遠見的慧眼,可以比人家更早地看明白未來。就拿風頭正猛的網絡新媒體來說,如今大家都沉迷于其中,未來誰將是其“終結者”,誰又能預見?
四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我是誰?當下即是。筆者以為,被裝進“模式”中的人們,當不為未來所迷惑,也沒有必要只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自己認為快樂的,就去尋找;自己認為值得的,就去守候;自己認為幸福的,就去珍惜。這個“模式”泛濫的時代,沒有不被評說的事。
人生在世,一切皆是過程。漫漫人生路,且行且珍惜。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初心依舊,且共從容。活在當下,拼搏當是常態(tài),守淡更是心態(tài)。上半場欠佳,下半場努力。不管走向何方,迎面而來的都將是春暖花開!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