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炯新書法再觀之后
翁炯新簡介
1975 年生于廣東興寧,字羽同,號子徑山人, 任庵,涵翁。別署:如菊草堂、留堂、黍室、子徑山 房、無悟苦齋,寶瑩宅,曾游學于余菊庵、莫仲予、 徐續(xù)諸師。好鑒藏,善書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 省專業(yè)展,曾獲廣州市文藝獎,F(xiàn)為廣東省收藏 家協(xié)會理事、書畫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商業(yè) 美術設計行業(yè)協(xié)會理事、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 員、番禺區(qū)美術家、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
■鐘東
三年前,炯新由我的學生何明達引來見我,得以觀其書作,當 時頗有感想,曾作文字《翁炯新書法觀后》。
三年以來,炯新時有來往,聽他談說日常購藏、交流書畫作品 的趣事,也聽他談說拜訪諸名家的故事,更時常見他攜作品來讓我 賞玩。見到他的作品,各種形式無所不有,而最讓我賞心悅目的, 莫過于他寫的小條幅,件件精美,雅致可愛。眼觀其書作,使我不 斷驚訝他經(jīng)常有新的面貌,筆法質感學有變化,沒有絲毫僵化,體 現(xiàn)著探索精神。
可見他三年來,還同以前一樣,每日于書法的功課絲毫不曾松 懈,在書法的瀚海樂園中浸淫徜徉。這種書法的全身心投入,對于 作為教員的炯新,占據(jù)著何等重要的位置。炯新真是一個癡迷于 書法的青年。
近三年,又聞知炯新得有嬌妻,此女子頗珍愛翁才子,不僅紅 袖添香,且舉案齊眉,復將為其養(yǎng)育后繼之人,可謂天作之合。于 是,炯新的筆下墨中,更添了幾許風雅。呵呵!
好之者不如癡之者,試想,如癡如迷地愛上書法,才會為書法 作出貢獻。炯新近幾年逐漸從長期古人原由中提煉和總結出自己 的美感追求,他概括為四個字:清、古、厚、奇。我覺得這真是很高 遠的追求。“清”字,讓我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清新,也 想起“清能早達”的古訓之“清”;“古”,則讓我想起古拙、古樸,以及 復古為新等傳統(tǒng)美學韻味;“厚”字,既使人想起“地勢坤,君子以厚 德載物”,還想起美感形式中的“厚重”之美;“奇”字,古人說“文似 看山不喜平”“看似平常最奇崛”。古人書作,每有清、每有古、每有 厚、每有奇,而炯新想兼而得之,豈非立場高遠乎!這是一條艱辛 之路,正是年輕人所敢于挑戰(zhàn)自己的精神顯現(xiàn)。
炯新最鐘情于章草,他的章草書,以臨習《急就章》古帖為主, 雜學旁收,既清且古,更有厚而奇之韻致。從線條的質感來看,便 知他已經(jīng)走過了專主一家的階段,也嘗試過了廣泛吸取的做法。 他的作品中,不乏風流韻致,似天生麗人風姿綽約者,我曾嘉許此 類作品。然而炯新并不以此為尚好,他自己自得之作,反而是那些 線質蒼然、老氣橫秋之作。我聽后便大笑起來,說他是少年老成, 他也怡然一笑,樂呵呵地不反對?梢娝乃淖置缹W追求,多是走 陽剛一路,是真男子之書作也。
年輕的書法愛好者,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很容易驕、滿,這是 人們不愿看見的。他們可能還會讓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 寫了。我知道炯新不會這樣,他是有明確追求的人,清、古、厚、奇 的四字目標,夠他走一輩子。我也常想,古人曾經(jīng)以“意象”喻書 法,那么書法之中所表現(xiàn)的哲學意味,便可以作無窮的探索。我也 曾想,書作中可以永遠無止境地提煉技法的質量,所以書法家沒有 打滿分的時候。此外,書法農技學養(yǎng),又是一個無窮的原野,可以 任人馳騁。炯新在這哲學、技法、學養(yǎng)上,無疑當繼續(xù)不斷地永遠 向前,開辟新的領域。
已故嶺南章草書法名家、文史研究專家莫仲予老先生,生前曾 評小翁書作“下筆大有古意,韻味婉轉,前途未可限也。”洵為識才 之論也。
(作者是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中國古文獻研究所副教授)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