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灑南粵,浩氣匯東江 龍川先烈黃居仁為紅色政權播下革命火種
1927年9月23日至30日,八一南昌起義軍部隊進駐潮汕地區(qū),發(fā)動群眾開展武裝斗爭,建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這段廣為流傳的黨史,被稱為“潮汕七日紅”。在這其中的關鍵性人物就包括龍川先烈黃居仁。在當年的大埔會館,如今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以及龍川縣鐵場鎮(zhèn)橋頭村的黃居仁紀念館,均對他短暫一生奉獻給革命事業(yè)的事跡記錄在冊。近日,記者走進橋頭村,探尋黃居仁追尋紅色革命的足跡。
投身革命潮流 領導青年開展革命工作
1904年,黃居仁出生于龍川縣鐵場鎮(zhèn)洋貝村(橋頭村為自然村)的書香之家,受長輩影響,黃居仁13歲時到洋貝中心國民維新學校入學,開始接觸維新思想。1920年他又到龍川縣立中學(今龍川一中)就讀,勤奮好學、成績突出。
17歲那年,黃居仁到佛山后,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yè)?茖W校染織科,成為公費學生,隨后認識了東江籍學子阮嘯仙、劉爾崧、張善銘等,在他們的影響下黃居仁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并決意投身到革命運動的潮流之中。1923年6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州市委領導人劉爾崧、阮嘯仙等人發(fā)起建立了“廣東新學生社”,黃居仁被介紹加入了新學生社。之后,黃居仁在家鄉(xiāng)龍川縣鐵場鎮(zhèn)發(fā)展新學生社成員,建立廣東新學生社龍川縣鐵場分社。1923年11月,黃居仁正式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qū)委員會舊址位于如今廣州市越秀區(qū)文明路75號-81號。1922年,中共中央作出成立廣東支部擴大為廣東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的決定,領導廣東、廣西兩省。彼時,黨組織派黃居仁設法租賃樓房用于當時中共廣東區(qū)委辦公,他便化名為“管東渠”向廣州警察局備案。1924年至1927年初,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陳延年、鄧中夏、蘇兆征、彭湃等都曾聚集于此商討革命大計。
在1924年至1927年期間,黃居仁在該舊址先后成功組織了反對段祺瑞政府和奉系軍閥大會并舉行示威游行,代理共青團廣東區(qū)委書記,建立了廣東學生聯(lián)合會,繼續(xù)領導廣東青年開展革命工作。
參與“潮汕七日紅” 被捕后英勇就義
1927年1月,根據(jù)中共廣東區(qū)委指示,黃居仁到潮梅地區(qū)指導開展青年運動。5月下旬,中共廣東區(qū)委任黃居仁為中共汕頭市委書記,重建黨組織,建立秘密工農武裝。同年8月,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南撤,擬到廣東東江地區(qū)與當?shù)剞r民運動會合,開展土地革命斗爭。按照中共廣東省委的指示,黃居仁負責組織工農革命軍發(fā)動武裝暴動,策應起義軍入汕的事宜。同年9月,南昌起義軍順利入汕。汕頭成立了以中共廣東區(qū)委秘書長賴玉潤為委員長,黃居仁等人為委員的“汕頭市革命委員會”。
此時,汕頭海面馬嶼口,12艘敵艦封鎖海面并把炮口對準了市區(qū)。為保存力量,南昌起義軍于9月30日撤出汕頭。由于敵強我弱,紅色政權“汕頭市革命委員會”僅維持了7天,此段崢嶸歲月史稱“潮汕七日紅”。之后,黃居仁回到廣州繼續(xù)開展武裝暴動。1928年8月,黃居仁夫婦在廣州被國民黨當局抓捕。同年11月,黃居仁夫婦在紅花崗刑場英勇就義。
維護故居一磚一瓦 傳遞革命先烈精神
時間更替,日月如梭,記者見到,在黃居仁紀念館故居堂前的黃居仁雕像依舊肅穆莊嚴,室內墻上掛滿了黃居仁事跡宣傳。雖然英烈已逝,但他的精神仍舊鼓舞著下一輩,也讓族人感到驕傲自豪。黃居仁的侄子黃桂安稱,多年來,家人一直小心維護著黃居仁故居的一磚一瓦,并且向前來瞻仰的人們講述黃居仁的事跡,傳遞著先烈精神。
采訪中,黃桂安也向記者透露當年黃居仁參與革命的一些細節(jié)。“當時我曾祖父認為他是個聰明伶俐的人,肯定有前途的,所以對他的學習所需要的費用,是他說了多少就給多少,家里全力支持他。因為當時我曾祖父也是知道他是搞革命的。”
1988年,為了紀念黃居仁烈士,龍川縣對黃居仁故居進行了修繕,并在其故居設立“黃居仁紀念館”。1996年,我市將“黃居仁紀念館”列為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將黃居仁家鄉(xiāng)的橋頭小學易名為“居仁學校”,成為青少年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基地。
市委黨史辦黨史科科長吳金良認為,黃居仁烈士一生雖然短暫,但對中共早期革命運動作出了卓越貢獻,身上有許多優(yōu)秀品質和寶貴精神值得后人學習、傳承和弘揚。黃居仁烈士在短暫的一生中,以共產主義事業(yè)為己任,不怕犧牲、敢于擔當,積極投身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而奮斗終生的革命精神,值得當代青年永遠學習和傳承。
本報記者 吳奕鎮(zhèn)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