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第十三屆客家文化旅游節(jié)暨廣東省鄉(xiāng)村旅游季河源分會場系列報道之古邑文化墟
河源市第十三屆客家文化旅游節(jié)暨廣東省鄉(xiāng)村旅游季河源分會場系列報道之古邑文化墟
科舉考試,圍龍宴席等你來
金秋十月,又到了古代秋闈的時候。秋闈就是對科舉制度中鄉(xiāng)試的叫法。龍川縣佗城景區(qū)內的考棚,是廣東省現僅存的唯一科考場所,在全國可查考的204座學宮和14處考棚中,學宮與考棚并存的目前只有廣東龍川和河北定州。
河源市第十三屆客家文化旅游節(jié)暨廣東省鄉(xiāng)村旅游季系列活動之龍川古邑文化專場將于10月21日在佗城景區(qū)學宮開幕。屆時,你將有機會赴佗城考棚參加古代科舉考試,在佗城百歲街大榕樹下聽當地老人述說南越王趙佗的故事。行走在古色古香的佗城中,你還能品嘗到當地極具特色的客家圍龍宴與欣賞客家文化山歌等。
考試開始前,考生們到學宮內敬拜孔子,祈求獲得好成績。資料圖片
將赴佗城古考場 重溫古代科舉考試
在活動當天,主辦方將于此重溫古代科舉考試,弘揚佗城的科舉考試文化,為游客重現古代科舉考試的場面。
10名高中生身穿古代書生衣服,在考試開始前,他們需要整理衣冠面容,隨后到學宮內敬拜孔子,祈求獲得好成績,并一起誦讀《弟子規(guī)》,敲響鐘明鼓寓意“高中”“及第”之意。參拜儀式結束后,考生們將沿著佗城老街一路向考棚走去。佗城古碼頭,是古代考生開筆、洗筆之處?忌鷤円矊⑾窆糯鷷粯,從文房四寶里取出毛筆,在河里開筆。在清澈的河水里開好筆,期待考試時,自己能夠文思泉涌。
開好筆后,考生們開始進入考棚,考棚里的設施與古代一模一樣,就連考試室與考生的塑像都是原版。有的考生端坐在與古代一模一樣的考棚里,開始磨墨揮豪,用毛筆在竹柬書寫他們的考試文章。一個小時后,文考結束,他們又將參加武考,比賽射箭,每人10支箭。
屆時百歲老人講百家姓 訴說趙佗故事
佗城百歲街是古城目前最繁華的街區(qū),又名百歲坊、百姓街,原名儒學前街。這里有“兩多”:一是百歲老人多,二是姓氏多。據史籍記載,清末民初,佗城宗祠建筑達到頂峰,有歷史記載的宗祠有89間,每間一姓。
據了解,在佗城鎮(zhèn)調查統計出現的179個姓氏中,有筆畫最少的丁、刁、卜姓,也有17畫的戴、鞠、魏等姓,還有僻姓占、米、農、官、院等;除單姓外,也不乏歐陽等復姓。而該鎮(zhèn)佗城村所包容的147個姓氏,遠遠超過了我國在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qū)寧村發(fā)現的87個姓氏。龍川縣擁有4.1萬人的佗城鎮(zhèn)普查出姓氏179個,其中該鎮(zhèn)僅有2000多人的佗城村包括了147個姓氏,該調查結果不僅使佗城鎮(zhèn)這一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最終有了申報“中華姓氏第一村”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依據,更為重要的是,179個姓氏終于解開歷史上的“千年史謎”——2000多年前秦朝50萬南下大軍的下落于此“塵埃落定”。
活動當天,主辦方還將邀請村中三名老人,由他們在百歲街的大榕樹下,向游客與媒體記者講述佗城百歲街的故事與147個姓氏的來源,道出南越王趙佗的故事,讓佗城昔日的輝煌與回憶再度展現在大家眼前。
精心準備客家圍龍宴 以待八方來客
始建于1938年的龍川縣佗城影劇院,曾影響著當地幾代人的生活,并產生較為深遠的記憶。據介紹,佗城影劇院改造項目由廣東客家古邑集團投資1000多萬元進行改造,恢復為民國風格,結合當地特有的客家文化,以客家人節(jié)日在圍龍屋集會的傳統民俗為題材進行改造。
客家圍龍宴是佗城客家傳統風俗接待貴賓的最高、最尊貴禮儀;顒赢斕欤慰瓦^門皆是客,可在影劇院內體驗客家圍龍宴的習俗,屋前等人、靚茶迎賓、好事帶穩(wěn)、百姓送肴、山歌開場、娘酒上桌、竹馬登臺、禾坪唱戲、過桌夾菜、走席敬酒、圍龍運轉、門口送客十二個流程。
而在圍龍宴席上,游客們不僅能邊吃邊欣賞客家山歌、雜技、木偶戲等系列文化節(jié)目表演,飯后還能在景區(qū)內的各個景點參觀游覽,而整個客家文化旅游節(jié)期間,廣大游客可享受到門票五折的優(yōu)惠。
龍川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客家文化旅游節(jié)既能向外界宣傳河源旅游資源,把萬綠生態(tài)文化、客家文化、古邑文化、當地文化結合在一起向外推介,也希望通過活動契機,吸引更多的珠三角及外省的游客到河源各地與龍川觀光旅游度假。
本報記者 吳奕鎮(zhèn) 通訊員 田偉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