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十年依舊我行我“塑”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2008年6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今年是“限塑令”施行的第10年了,10年過去,“限塑令”在河源實施效果如何?商品零售場所都有在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嗎?市民群眾對“限塑令”有什么看法和建議呢?記者對此展開了走訪調查。
大型超市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但不少市民仍然習慣使用塑料袋。
大型商超:
有償制實行良好,使用量有所下降
“請問您需要袋子嗎?我們這有環(huán)保袋和塑料袋。”4日,在河源沃爾瑪超市萬隆店,收銀員問道。
“不用了,東西不多。”市民張阿姨拒絕使用塑料袋,她說,對于塑料袋,自己的原則是能不用就不用,“塑料袋拿回去也沒用啊,直接扔了,還制造了新的垃圾。”
當日晚上六七時,前往超市購物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一名收銀員告訴記者,收銀臺有兩種塑料袋,根據大小,價格分別為0.2元和0.3元。河源沃爾瑪超市萬隆店前臺副總黃娥香介紹,超市在工作日每日使用約200個塑料袋,周末使用1000個左右。
在市區(qū)麗日購物廣場,超市為顧客提供3種型號的塑料袋,價格分別為0.2元、0.4元和0.5元。根據該超市前臺服務部主管匡女士介紹,超市每月客流量約5500人次,銷售塑料袋約5000個,近年來使用塑料袋的數量整體上呈下降趨勢,“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的,一些市民尤其是老人會自己帶環(huán)保袋來購物。”
市場攤販:
塑料袋免費提供,買賣便捷低廉
5日早上8時,源城區(qū)新江市場,跟往常一樣,也跟其他的集貿市場一樣,塑料袋免費且隨意提供。
“阿姨,送些白色袋子來!”在新江市場開豆腐檔的張姐向?吭趯γ娴乃芰洗鲃訑傌湴⒒ㄒ蹋ɑ┖暗馈kS后,阿花姨拿了13卷小型、16卷中型的白色塑料袋過來了,每卷40個,小的1.3元一卷,大的3元錢一卷,一共花了65元。也就是說,一個塑料袋只賣幾分錢。張姐說,這1000多個袋子是豆腐檔一個星期的量。對面的豬肉檔老板阿東也向阿花姨買了幾卷袋子。阿東坦言:“在市場做生意的不可能用環(huán)保袋,一塊多錢一個,大的甚至要十幾塊錢一個,成本太高,我們買不起,顧客也不愿意用。
外賣商家:
巨額成本是不選擇可降解餐盒的主因
5日中午,一外賣小哥載著一箱午餐來到市區(qū)越王大道中銀大廈門外,準備送到客戶的手中。“一個外賣包括一飯一菜一湯,3個盒子一個塑料袋是套餐標配,我們店的話每天能送37個左右的外賣。”這名外賣小哥對記者說。外賣是不少“懶癌”市民的福音,但隨之而來的則是成千上萬的塑料制品也跟著進入千家萬戶。
對于這一點,在市區(qū)一家公司做保潔員的王阿姨深有感觸。近年來,她每天都得收拾大量塑料餐盒,一天不收拾就會堆積如山,“整棟樓每天都能清理出一車。”
市區(qū)一制作蘿卜粄的商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可降解塑料袋兩毛錢,普通塑料袋兩元一扎,200個左右,可降解袋子的價格是普通袋子的20倍,餐盒也一樣,在網上12元就能買300到500套,環(huán)保餐盒70元才50套,不用想就知道怎么選。”
職能部門:
加強禁塑力度,尋找有效替代品
塑料袋、包裝袋、一次性飯盒……塑料制品成為了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市城管執(zhí)法局環(huán)衛(wèi)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10年間,塑料制品垃圾量有增無減,占據了垃圾體積的20%以上。他認為,“限塑令”不起效果的原因在于無人監(jiān)管,“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塑料袋?要切實禁止,相關部門就不應該對塑料制品廠給予立項,應該從源頭上減少塑料制品的產生。”
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08年“限塑令”出臺至2016年,市工商局累計出動執(zhí)法人員4770人次,檢查相關經營戶6360戶次,檢查農貿市場1790個次,懸掛橫幅標語516條次,立案98宗,罰沒金額10.96萬元,查扣不合格塑料袋47.6995萬個/11.5公斤,對于遏制塑料袋的濫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為目前我市市民經營戶環(huán)保意識不強、為吸引顧客仍無償提供塑料袋給消費者,市民無節(jié)制使用的問題依舊存在。
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市工商局還會不斷完善超市、商場、小商品交易市場及集貿市場提供、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情況的日常巡查監(jiān)管制度;把經營塑料購物袋行為的監(jiān)管工作納入日常化、規(guī)范化管理之中,把“限塑”整治工作作為長期性工作來抓,強化日常監(jiān)管,逐步構建塑料購物袋生產、銷售、使用長效監(jiān)管機制。
本報記者 楊容 劉世銘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