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會上,鐘南山為何不戴口罩?
2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記者發(fā)現(xiàn),包括國家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內的主席臺上的人員戴著口罩相繼入場,落座后即取下口罩。
發(fā)布會是室內空間,鐘南山和其他專家為何沒戴口罩?對普通民眾而言,有哪些場景可以不用戴口罩?
發(fā)布會場內每天嚴格消毒通風
省政府新聞辦常務副主任、新聞發(fā)言人鄧鴻對此作了說明。他說,發(fā)布會場內每天會進行嚴格消毒和通風,且發(fā)布人和記者進入現(xiàn)場的通道是分開的,同時還加大了主席臺與記者席之間的距離。“因此,為便于記者朋友能更好地聽清楚,我們進行發(fā)布時不戴口罩。”鄧鴻此前解釋。
實際上,根據(jù)《廣東省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和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fā)布的2號通告,普通民眾在幾種場合都可以不戴口罩。
公園等空曠通風場所不用戴
相比更早前發(fā)布、目前已被廢止的1號通告,2號通告結合國家《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將“口罩令”的實施范圍刪除公園,增加了超市、農(集)貿市場。
此外,2號通告還增加了“口罩佩戴原則”部分,明確提出: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時,不需要佩戴口罩;在非疫區(qū)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
根據(jù)廣東省疾控中心發(fā)布的最新口罩使用指引,普通民眾在室外通風處(公園、小區(qū)、街道)與其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通風良好的辦公室、獨處或家庭成員都健康(居家、開車)的情況下,都不需要佩戴口罩。
比如,家中沒有疑似患者,也沒有密切接觸者、疫區(qū)回來的家人;私家車沒有搭乘過疫區(qū)客人或者疑似患者;在通風條件好的露天勞動、工作并和相鄰人員保持適當距離,逛公園時沒有游客聚集,有條件和周圍人保持適當距離;辦公室嚴格采取了消毒、測體溫、通風措施,同事也沒有疑似和密切接觸者,這些情況可以不戴口罩。
普通民眾不需要N95口罩
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普通民眾應使用一次性醫(yī)用口罩,也可以使用紙質口罩、布面口罩、棉紗口罩、海綿口罩、活性炭口罩等普通口罩。
正常工作生活時,普通民眾如果買不到口罩,可以佩戴任何可以遮掩口鼻的物品,勤換勤洗。
醫(y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級別)主要供醫(yī)護人員等使用,普通民眾并不需要如此高級別的防護。
有呼吸道基礎疾病患者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口罩。年齡極小的嬰幼兒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除了高或較高暴露風險人員,健康人佩戴的口罩可反復多次使用,包括適當延長口罩使用時間、使用次數(shù)。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潔凈、干燥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并標識口罩已使用。
此外,佩戴兩層口罩不能增加安全性。
【記者】鐘哲 嚴慧芳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