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中實現(xiàn)自我升華
在“全民閱讀”連續(xù)十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已上升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今天,我們沒有理由不把讀書當成一份工作責任、一種自我要求。關(guān)于讀書的好處,可以從無數(shù)個角度去解讀,尤其應當從提高自我修養(yǎng)、升華精神境界的角度去認識讀書的價值。
讀書對一個現(xiàn)代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生活方式。有這么一種說法:“不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輩子;多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這個說法非常真實、形象、生動。讀書,有效地拓寬了人生的邊界,使我們的生命質(zhì)量翻倍。讀書,為我們的人生打開了無數(shù)扇門窗,恰如陸機所云“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每個人都可以在浩瀚的書海找到無窮的樂趣,體驗不同的人生,收獲非凡的成果。
讀書讓我們虛懷若谷。什么人最容易自以為是、狂妄自大?當然是不讀書的人,“無知者無畏”嘛。這類人由于從來不學習,不知道個人力量的渺小,因而毫無敬畏之心,自以為是。讀書越多的人,則越覺得自己淺薄,越覺得自己卑微,于是自然而然低調(diào)謹慎,勤勉躬謙。為什么知識越多的人反而越覺得自己無知?蘇格拉底解釋了原因:“人的知識,就好像一個圓,知道的知識越少,這個圓就越小,與外界接觸就越少,然后就感覺自己的世界里什么都懂。知道的知識越多,這個圓就越大,與未知的外界接觸就越多,就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對此我深有體會。比如說,學生時代讀歷史,以為看了幾本教科書就懂了歷史。后來多讀一些方家著作,才知道歷史根本沒那么簡單,光是“宰相”一個詞,就夠你解釋大半天,我們以前所知的,連皮毛也談不上。其他方面的知識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讀書越多,越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本領(lǐng)恐慌也由此而來,說話便不敢太武斷,行事也習慣多思慮。倒是越無知的人說話越絕對,因為他不知道世事有多種可能,往往不止一個答案。讀書使我們時時接受新知,時時保持清醒。要把工作做好,必須多讀書,才不會想當然信口開河,憑意氣盲目決策。
讀書讓我們見賢思齊。一個人思想境界的提升,需要榜樣的力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長期與平庸之人在一起,我們的精神世界也容易變得平庸,思想境界總是上不去。這就是環(huán)境的影響。當客觀環(huán)境難以改變時,靠什么來避免平庸化?最佳途徑,就是讀書。歌德有一句名言:“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談話。”物質(zhì)條件也許一時間依然有限,精神面貌卻可因此發(fā)生巨大變化。古往今來,書中留下多少圣賢事,不讀書,也許你根本不相信世上還會有那等人物,不知道人還可以活得如此出彩,當然就不可能為自己設(shè)定一個格局更大、層次更高的目標。比如,通過閱讀,我們看到早期的一批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其生活原本衣食無憂,甚至處于上流社會,但他們卻能毅然舍棄已有待遇投身革命事業(yè),這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在他們身上,我們便知道“胸懷天下”并不是一句空話。誰要是不理解,只能說自己的境界還不夠。還有歷史上無數(shù)清官廉吏、忠臣義士,他們的事跡照耀青史,用生命詮釋了何為“崇高”“偉岸”。這些閃光的篇章,在潛移默化中令人心生敬意,見賢思齊,自覺凈化心靈,校準航向。
讀書讓我們修身致廉。如今,廉潔文化建設(shè)有了越來越豐富的內(nèi)涵。對廣大公職人員來說,“廉”是履職必過的大考。廉潔之念源于內(nèi)心。只有解決了內(nèi)心的問題,才能真正認識到廉潔的意義,自覺摒棄貪心雜念。讀書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修行,直接有益于修身正心,直接決定一個人的風度氣質(zhì)。修養(yǎng)達到一定程度,一個人就能脫離低俗,超然物外,世事洞明,寵辱不驚,從而增強定力,抵制誘惑,崇廉尚潔,恪盡職守。真正的讀書人,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眼明、心靜、氣清,知榮辱、識廉恥、辨是非,比普通人更能看透名利得失,用理智約束自己的行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文化的力量不可或缺。尤其是實現(xiàn)“不想腐”,需要用廉潔文化從根本上塑造一個人,讓他的心靈充盈浩然正氣,而讀書正是題中應有之義。好書如益友,堅持閱讀,從書中廣泛汲取營養(yǎng),時時自省、自警、自律、自勵,將文化的力量轉(zhuǎn)換為自身的能量,如此久久為功,定能遠離庸俗,堅守清廉,在精神上實現(xiàn)自我升華。
作者:李偉明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