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嘗試
課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類似概念的提出,有前蘇聯(lián)的教育學家巴班斯基倡導的“最優(yōu)化教學模式”,即教學過程是否達到最優(yōu)化,講效果和質量統(tǒng)一標準,在具體的條件下,教師在最少的時間內完成教學要求,發(fā)揮最大效率,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成果。張璐指出,教學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蘊: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以下是筆者進行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嘗試研究的幾點感悟:
一、適宜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情是生命的亮點,更是學習的源泉”,沒有興趣,怎能點燃激情。培養(yǎng)學生興趣,調動其內在的學習動力,使其開動腦筋,發(fā)揮潛力,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掌握知識,主動地去參與更進一步的教學活動;若學生無興趣,授課技巧再高,抓學生再緊,也只能“治標不治本”。
1、注重直觀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運用
具有大量的圖片、同時在圖片后設置有探究性問題是新教材的一大特點。圖片和探究性問題可將學生引入一種學習情景,使學生的注意力無形中集中于教師所要教授的內容上,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教師以教材上的圖片為知識源點來進行講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幻燈片、掛圖、實物、模型以及視頻等教學手段和方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所學的知識容易掌握和鞏固。例如:在講“種子結構”內容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準備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實物(學生攜帶其他植物的種子也是允許,這樣可以有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帶入課堂,自己觀察并區(qū)別兩類種子結構的差別。然后教師出示種子結構掛圖,或是通過多媒體展示種子結構示意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名稱。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并利用有聲視頻演示種子的萌發(fā)過程,使學生對本部分內容形成完整有機的知識體系。
在教授生物學基本技能的過程中,直觀教學方法往往能起到其他方法所無法起到的作用。例如:在講“練習使用顯微鏡”一節(jié)時,教師首先進行拆裝顯微鏡的示范,在示范的同時介紹顯微鏡各部分的作用,以便學生掌握顯微鏡的具體構成部分及它們的功能,然后播放如何使用顯微鏡的視頻,最后讓學生對照視頻自己練習。在這過程中,教師進行個別糾錯、個別指導。這樣,學生一開始就接觸到正確的顯微鏡使用方法,避免形成錯誤的使用習慣。
2、引導學生體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種子的萌發(fā)”一節(jié)中,我課前先讓學生在家做實驗,教師課前也先準備好實驗,每個瓶子的條件如下:
甲瓶:種子、水、適宜的溫度。乙瓶:種子、沒水、適宜的溫度。丙瓶:種子、水、放在冰箱里。丁瓶:種子、很多水(使種子完全浸在水中)、適宜的溫度。
上課時,先讓個別學生介紹自己所做實驗的過程和展示實驗結果,然后教師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實驗提問學生:
1、甲與乙對比,為什么甲瓶的種子萌發(fā),而乙瓶的種子沒有萌發(fā)呢?(說明種子的萌發(fā)需要水分)
2、甲與丙對比,為什么丙瓶的種子沒有萌發(fā)呢?(說明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
3、甲與丁對比,為什么丁瓶內的種子沒有萌發(fā)呢?(說明種子萌發(fā)需要空氣)
通過對以上實驗的對比、觀察,學生最終自己總結出種子萌發(fā)的條件。生物學科占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最大的特點就是“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有趣的試驗、實物、生動的生物現(xiàn)象、各種圖片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越來越愛學,越來越會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優(yōu)化教學策略,課堂教學“高產高出”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教學目標是否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完成,也不是看課堂教學是否搞得轟轟烈烈,教師精彩的表演和學生完美的回應,而是看學生是否探索到什么,是否有所得。換句話,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必須看學生的“投入”和“產出”的差值,不管教學形式怎樣,最主要是有高“產出”,而檢驗的唯一標準看實踐,主陣地在“課堂”,必須高效利用好課堂45分鐘。
在學習“植物的蒸騰作用”時,可由農村的一句諺語引入:俗語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同學們想知道這里面包含有什么生物學原理嗎?由此展開新課的教學。在學習“血液的組成及功能”時,我在課前出示了一張血常規(guī)化驗單,并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這張血常規(guī)化驗單上各數(shù)據(jù)分別代表什么,各有什么功能,怎樣判斷這些數(shù)據(jù)是否正常嗎?此類導入,都是從學生身邊的現(xiàn)象、事實入手,通過設置疑問,創(chuàng)造學生思維上的矛盾沖突,給學生留有思維上的“空白”,從而激起學生通過學習來填補“空白”的欲望,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實現(xiàn)了“高產高出”的教學效應。
三、注重人本教育,賦予有效教學生命力
一堂完美的課堂教學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教學設計、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教學媒體、教學應急措施等等,即占盡教學的“天時、地利”,然還不夠,最關鍵的是“人和”。此“人和”可理解為教師富于嚴謹又不失激情的教學、學生強烈的探求欲和積極的思索及師生間和諧的“對話”關系,特別是后者。不難想象,缺少師生間和諧的交流,積極的互動,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將怎樣?所以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有效教學的中心,把學生看成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無條件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變甑別的精英教育為激勵的素質教育,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落后。
鑒于“人和”的重要性,筆者確立如下策略:上好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課,繽紛多彩的生物世界在多媒體動畫、恬靜的音樂和精妙的旁白演繹下,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探求欲噴發(fā);直觀的實驗,讓學生領略生物實驗的無限魅力;親自動手參與,頓悟“原來就是這么回事!我也可以做科學家!”;與學生的共同探索,平等的“對話”,友善的氛圍奠定了整個生命科學教學的和諧基調;上好每一堂生物課,分層多維度的教學,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我風采。探究形式的靈活運用,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可以碰到樹上的果子”;師生、生生的合作,培養(yǎng)了和諧的人格和團結的精神;給每一個學生以期待和激勵的目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科學的魅力。
四、注重對課堂的自我評價和課后的反思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注重學生課堂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和分析評價課堂教學活動,能夠促使教學的有效改進,使學生成為有效教學的“主體”;而課后思考與教學后記是有效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能持續(xù)有效教學的保證,也是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是直接影響教學效益的因素,教學反思和評價則是通過對上一階段的教學進行總結,為提高下一階段教學效果打基礎。所以說教師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學態(tài)度能夠給有效教學注入“活性酶”。這就是教學思考和評價行為應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始終,包括教學活動之前、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及教學活動之后的原因。
一、適宜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情是生命的亮點,更是學習的源泉”,沒有興趣,怎能點燃激情。培養(yǎng)學生興趣,調動其內在的學習動力,使其開動腦筋,發(fā)揮潛力,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掌握知識,主動地去參與更進一步的教學活動;若學生無興趣,授課技巧再高,抓學生再緊,也只能“治標不治本”。
1、注重直觀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運用
具有大量的圖片、同時在圖片后設置有探究性問題是新教材的一大特點。圖片和探究性問題可將學生引入一種學習情景,使學生的注意力無形中集中于教師所要教授的內容上,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教師以教材上的圖片為知識源點來進行講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幻燈片、掛圖、實物、模型以及視頻等教學手段和方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所學的知識容易掌握和鞏固。例如:在講“種子結構”內容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準備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實物(學生攜帶其他植物的種子也是允許,這樣可以有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帶入課堂,自己觀察并區(qū)別兩類種子結構的差別。然后教師出示種子結構掛圖,或是通過多媒體展示種子結構示意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名稱。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并利用有聲視頻演示種子的萌發(fā)過程,使學生對本部分內容形成完整有機的知識體系。
在教授生物學基本技能的過程中,直觀教學方法往往能起到其他方法所無法起到的作用。例如:在講“練習使用顯微鏡”一節(jié)時,教師首先進行拆裝顯微鏡的示范,在示范的同時介紹顯微鏡各部分的作用,以便學生掌握顯微鏡的具體構成部分及它們的功能,然后播放如何使用顯微鏡的視頻,最后讓學生對照視頻自己練習。在這過程中,教師進行個別糾錯、個別指導。這樣,學生一開始就接觸到正確的顯微鏡使用方法,避免形成錯誤的使用習慣。
2、引導學生體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種子的萌發(fā)”一節(jié)中,我課前先讓學生在家做實驗,教師課前也先準備好實驗,每個瓶子的條件如下:
甲瓶:種子、水、適宜的溫度。乙瓶:種子、沒水、適宜的溫度。丙瓶:種子、水、放在冰箱里。丁瓶:種子、很多水(使種子完全浸在水中)、適宜的溫度。
上課時,先讓個別學生介紹自己所做實驗的過程和展示實驗結果,然后教師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實驗提問學生:
1、甲與乙對比,為什么甲瓶的種子萌發(fā),而乙瓶的種子沒有萌發(fā)呢?(說明種子的萌發(fā)需要水分)
2、甲與丙對比,為什么丙瓶的種子沒有萌發(fā)呢?(說明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
3、甲與丁對比,為什么丁瓶內的種子沒有萌發(fā)呢?(說明種子萌發(fā)需要空氣)
通過對以上實驗的對比、觀察,學生最終自己總結出種子萌發(fā)的條件。生物學科占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最大的特點就是“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有趣的試驗、實物、生動的生物現(xiàn)象、各種圖片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越來越愛學,越來越會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優(yōu)化教學策略,課堂教學“高產高出”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教學目標是否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完成,也不是看課堂教學是否搞得轟轟烈烈,教師精彩的表演和學生完美的回應,而是看學生是否探索到什么,是否有所得。換句話,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必須看學生的“投入”和“產出”的差值,不管教學形式怎樣,最主要是有高“產出”,而檢驗的唯一標準看實踐,主陣地在“課堂”,必須高效利用好課堂45分鐘。
在學習“植物的蒸騰作用”時,可由農村的一句諺語引入:俗語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同學們想知道這里面包含有什么生物學原理嗎?由此展開新課的教學。在學習“血液的組成及功能”時,我在課前出示了一張血常規(guī)化驗單,并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這張血常規(guī)化驗單上各數(shù)據(jù)分別代表什么,各有什么功能,怎樣判斷這些數(shù)據(jù)是否正常嗎?此類導入,都是從學生身邊的現(xiàn)象、事實入手,通過設置疑問,創(chuàng)造學生思維上的矛盾沖突,給學生留有思維上的“空白”,從而激起學生通過學習來填補“空白”的欲望,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實現(xiàn)了“高產高出”的教學效應。
三、注重人本教育,賦予有效教學生命力
一堂完美的課堂教學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教學設計、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教學媒體、教學應急措施等等,即占盡教學的“天時、地利”,然還不夠,最關鍵的是“人和”。此“人和”可理解為教師富于嚴謹又不失激情的教學、學生強烈的探求欲和積極的思索及師生間和諧的“對話”關系,特別是后者。不難想象,缺少師生間和諧的交流,積極的互動,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將怎樣?所以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有效教學的中心,把學生看成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無條件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變甑別的精英教育為激勵的素質教育,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落后。
鑒于“人和”的重要性,筆者確立如下策略:上好初中生物的第一堂課,繽紛多彩的生物世界在多媒體動畫、恬靜的音樂和精妙的旁白演繹下,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探求欲噴發(fā);直觀的實驗,讓學生領略生物實驗的無限魅力;親自動手參與,頓悟“原來就是這么回事!我也可以做科學家!”;與學生的共同探索,平等的“對話”,友善的氛圍奠定了整個生命科學教學的和諧基調;上好每一堂生物課,分層多維度的教學,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我風采。探究形式的靈活運用,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可以碰到樹上的果子”;師生、生生的合作,培養(yǎng)了和諧的人格和團結的精神;給每一個學生以期待和激勵的目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科學的魅力。
四、注重對課堂的自我評價和課后的反思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注重學生課堂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和分析評價課堂教學活動,能夠促使教學的有效改進,使學生成為有效教學的“主體”;而課后思考與教學后記是有效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能持續(xù)有效教學的保證,也是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是直接影響教學效益的因素,教學反思和評價則是通過對上一階段的教學進行總結,為提高下一階段教學效果打基礎。所以說教師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學態(tài)度能夠給有效教學注入“活性酶”。這就是教學思考和評價行為應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始終,包括教學活動之前、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及教學活動之后的原因。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