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幾點淺見
一、關于教師課堂教學
1.先練后講。語言大師葉圣陶曾說:“教是為了不教。”意思是教材是個例子,教師通過例子的講解,使學生學到書本的知識。我則認為:葉老只不過講了問題的一半,如果說這一半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還適用的話,那么面對初高中,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不教是為了教,教是為了不教。即先讓學生自己去學、去分析。不會的、錯了的,教師給予講解訂正,并教給學生解決各類問題的方法。如此反復地進行,最終達到“不教”的目的。我與葉老認識上的區(qū)別在于:葉老要學生在成功的經驗下引導成長,而我則要求學生在改正錯誤中成長。從心理學角度講,改正錯誤的刺激遠遠大于“隔岸觀火”。所以先練后講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尤其是面向具有一定語文基礎知識和分析能力的初中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2.先中心后字詞。常態(tài)的課文教學,總是先作者、寫作背景,再字詞、分段、歸納段意,后中心、寫作特點?梢苑Q之為由“局部到整體”。其實,在初中不妨來個由“整體到局部”的逆向思維教學法。即可先引導學生把握中心歸納出主題意旨,再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表現這個主題是怎樣選擇材料的,又是怎樣布局謀篇安排段落的,最后再總結寫作特色和遣詞造句。假如你是作者寫同一篇文章,你會怎樣寫,原文作者的高明之處在哪里?還可布置一篇類似的作文讓學生思維,使講讀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這種嶄新的教學結構,學生學得生動、學得輕松,充分發(fā)揮了教學過程中兩個主體作用,教會了學生如何學、怎樣學,真正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
3.不全講透。講課講透,是正常語文教學所追求的一種目標。講者、評者、多數學生也這樣追求,我則不以為然。如果教師面面俱到,把知識講透,語文涉及知識繁雜,哪有學生悟的時間。教師總是咀嚼至細,學生的咀嚼能力何以提高?每篇文章都講透,學生不會自讀,初中畢業(yè),教師戛然不講,學生會一下獨立嗎?況且到了高中,許多文章不用講,可略提示便能理解。我們的教學應隨著年級的增高而逐漸少講,多講規(guī)律性的,多教學生掌握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敝v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關于學生的讀書
讀書,是學習的根本。怎樣讀書才會更好一些呢?
1.可以不求甚解!俺B(tài)語文教學”要求學生讀書從字詞句、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文章要旨、寫作特點,林林總總都要搞清楚。這種讀法,且不說可行性如何,先是必要性就值得懷疑。不同年級學習重點不同,讀課文何必總要面面俱到?有的文章可以側重立意,有的則可以只重表現,有的就應當鑒賞其語言,或偶有兼項未嘗不可!安磺笊踅狻币话惚划斪髋u之辭,其實陶淵明先生最初創(chuàng)造該詞絕不是貶義;全國閱讀研究員章熊就明確指出:“好讀書不求甚解,在一個人學習的某個階段特別是青少年時期是有道理的!焙螞r好書不厭百回讀,溫故知新,一次性處理哪還有回味的余地呢?
2.記憶不必非理解不可。西學東漸,私塾壽終以來,“死記硬背”便臭名昭著了,“理解記憶”掛了帥印,實際上多是只理解不記憶。其實,許多語文知識完全可以“非理解記憶”。因為許多語文知識不必像數量化公式一樣非理解才管用。例如:“小說”為什么是這個名字,形容詞為什么能用“很”修飾等就不必非要弄懂不可。
其次,許多語文知識“進肚”后,自己就悟出來了,許多成語、典故學生盡管不常聽到過,不曾用心去理解,他們依然能使用,甚至使用很得體,因為人有悟性;再次,私塾的成功經驗就是“死記硬背”,就本質而言,許多語文知識,特別是文言文的“死記硬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悟性”。
3.好書妙文應精讀,F在大都主張博覽群書,而很少有人倡導精讀。大多數的書、文章可以不求甚解,瀏覽觀看,取其一、二即可;但有些文章則是人類思想的精華,容量大,難度高,這樣的精品則應精讀。宋朝名相趙普執(zhí)著于《論語》,世稱“半部論語治天下”。范文瀾說自己作學問是從專攻《文心雕龍》入手的。雖然語文課本容量小,但就學生閱讀而言,仍然可以說是“博覽尚可,精讀差矣!本x有利于培養(yǎng)深入思考,有助于研究精神的養(yǎng)成。
三、關于學生的寫作
作文是語文功底綜合能力的表現,歷來倍受重視,研究作文訓練的人,著作也頗多。作文訓練與中小學生作文訓練并不完全一致。它必須考慮到中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即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思想認識能力。鑒于此,我有兩點悖逆性的意見。
1.題不厭小。有寫作經驗的人都知道,作文能力的形成有三種境界:一是無話可說;二是說也說不完;三是揮灑自如。青少年特別是初中生,一半左右在第一種境界。使學生從第一種境界進入到第二種境界,有效的辦法就是題不厭小。一棵小草、一片樹葉、一個人物都可以讓學生去描繪。把“人必須吃飯”、“要尊重父母”等簡單的小道理拿出來讓學生論證。題材小,對象集中,迫使學生展開。因為不展開就不能成文。提倡學生寫周記乃至日記則同樣是讓學生從小事寫起、從小題寫起。
2.題不厭大。中學生生活環(huán)境狹窄、閱歷不豐富、思想不開闊。所以有必要引導他們趨向心胸開闊,想問題大度有哲理。像 “鄧小平理論對未來中國的影響”、“西方文明在中國”等大題目,當然要結合其它科教學,是學生所了解的。普遍作文題材都是考慮到學生是否能駕馭。須知,考慮是如此,訓練則不盡然。總寫些不大不小的題目固然也能練筆,但效果差,不如小題及小題,大題及大題。美國思維科學家貝弗里說: “勝任工作是種危險!边@話極富哲理,不能讓學生總是“勝任工作”,要讓他們做些極小和極大的題。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